close
怎麼開始的?
直到今天還是覺得像作夢一樣。

當我們決定把房子收回來的時候,
其實也想要測試一下自己能掌握到哪裡,
在這幾年的工作狂操之後,
身心的負擔也到了個臨界點@@
這兩年旅行時的心得也呼喚著要改變,
也該為自己將來打算一下。
於是,
此刻迴盪的儘管是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.2裡如泣如訴的慢板,
入心的卻是「Phantom」裡的,
「The point of no return,」
是的,回不去了@@
當然要這麼跟自己説!
當時屋況跟我們期望的很有一些落差,
如何達成理想,
又必須控制預算的這個老問題回來了,
如何:
提供的服務量與客席數,
空間氛圍的塑造,
座位尺度的拿捏,
後台空間的處理,
還有臨街部份的設計,
這些是我們所認為的重點。
把這種種的期望依照所定的先後順序來作為取捨的依據,
設計草案就大致搞定啦。
接下來要開始解決傢俱的問題囉,
由於希望的傢俱多半還找不到,
所以細部的尺寸、甚至座位配置還沒有辦法定案。
經過長達數個月尋找,
找不到那就只好自己動手:
經過這樣的過程後,
完成大部份的空間。
散漫生活,
就這樣的開始。
比較一下設計前後的差別:
大部份店面喜好將室內空間用滿,忽略了行人的感受。
退縮空間可以讓行人視覺感受輕鬆。
我們將原本採光罩拆除,透明屋頂改善了一樓採光問題。
後門是最頭痛的地方!
我們保留空氣的流動,用二手透明窗門避免擋住採光,
也順便隔出了一個小儲藏室。
全站熱搜